晏才宏+朱淼华 vs 高校评价体制

浙江大学讲师朱淼华开设的《西方艺术史》课程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却因为没有发表论文而被迫下岗,因为广受欢迎《西方艺术史》课没有停,朱老师拿着下岗工资却同时在三个校区开课。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又想起也是因为没有论文而至死都是讲师的上海交大教师晏才宏,晏老师评不上职称,朱老师连工作都要不保,高校评价唯论文是举愈演愈烈。……(来自人民网) 在现今的评价体系中,教学与论文同等重要,但是有论文不等于有科研,反之亦然,没发表论文不等于没有科研。朱老师仍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如果一个没有学术研究的老师上课,那就是吃老本。曾经有大学老师上课,本科时给同学们上课用的ppt,在给研究生上课还用的一样的ppt,内容根本没有变化!这样的老师该如何?要想把课上得生动,不仅要吃透所教课程的相关知识,还要求有创新。 提到创新,我想说:现在,什么东西都要扯到创新上面去,动不动就创新,哪有那么多创新?大多是改良而已,谈不上创新。现在博士毕业,要求论文有创新点。说实在的,真正有一个创新点的博士论文,那就是够得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了。现在博士论文一提创新点,就是五六个,就两三年时间,哪儿能搞出那么多创新点?大多是凑的。而且,现在很多博士导师很少指导学生,都忙着赚钱啦…… 现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动辄千把元的版面费,成了作者养着出版社,看看国际惯例,发表论文一般是不收费用的,特别是很多顶级期刊。只有一些特殊要求才会收取一定费用,比如图片彩印等。在国内,鲜有期刊不收版面费的。很多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可以说错误百出。现在还有一些刚成立的期刊社,就是应运而生,在这儿,交几百元就可以发表。可以说,肥的很。 晏老师的去世、朱老师的下岗,都折射出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病。学校追求大而全;招生人数多;教师流失;教师待遇偏低,盲目追求多个项目,而做好的项目没有几个。 新的“浮夸风”!    Send article as PDF   

天不概之人概之

过去盛粮食的一种量器叫斗, 粮食要是装得满出来了, 就要用一只小木片把它刮平, 这个木片就叫做概。 人也是一样, 各种好处要是满出来的话, 就会有人来铲平你, 曾文正公曰:天不概之人概之。 天也是借人之手概之。 (转载自《煽》,海岩的随笔)    Send article as PDF   

明年农村中小学生免费

据报道,在全球CEO领袖年会上,金人庆明确表示,明年要给农村的孩子免去全部学杂费,对于特别贫困的还要由政府提供免费的书本和住宿费用。 本月10日,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针对农村教育经费问题表示,到2007年,要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就是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中央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 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我不希望这是作秀。教育不仅仅是关心学生,还应该关心教师!前不久才报道出甘肃等地的代课教师的现状,我想,这不仅存在与甘肃、宁夏,其他省市也应该还有一部分未解决。据我所知,四川省就还有一部分代课(所谓的"民办")教师,现在他们的工资待遇只有正式(所谓的"公办")教师的一半左右,有的教师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几年。我希望能在不远的将来,不再看到贫困的他们,而是看到他们得到了正常的教师待遇!    Send article as PDF